首页 言情 逆流年代: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

第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

  “真有你小子的!”

   李学军看着正狼吞虎咽的侄子,也是哭笑不得。

   那天在家里爷俩说完这件事以后,转天李学军就去找了后勤处的处长孙福满。

   孙福满正为工人的伙食问题头疼呢,得知有人能给厂里供应鱼虾,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。

   虽然不是肉,但好歹也是荤腥,现在厂里的工人已经因为食堂供应不足,都快把他们家的祖坟骂开裂了。

   这年头可不像以后,领导干部说一句“你还想不想干了”,工人立马就得怂。

   现在是真正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,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后勤处处长,就算是厂长、书记,面对工人也得客客气气地做好公仆的本分。

   别说是县物资局了,就算是市物资局,只要能抢到物资,手也不能软。

   于是,当即就拍板,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。

   李学军本来计划,明天休息的时候,回一趟李家台子,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。

   谁知道,李天明的性子这么急,天还没亮,顶着门就到了。

   “天立,多吃!”

   领导们还没上班,李学军便把几人带到了厂食堂。

   贴饼子,咸菜,小米粥管够。

   “大伯,吃着呢,吃着呢!”

   李学庆家里的孩子也不少,李天立在叔叔家,纵然叔叔婶子待他和亲生的一样,可他还是从小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。

   平时吃饭的时候,根本不敢敞开肚皮吃。

   “大哥,这事……真准成吗?”

   李学工惦记着车上的鱼,事情没办成之前,还是不踏实,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。

   “你们都给送来了,还能再拉回去,等会儿孙处长来了,先在他面前过一遍,到时候称重,开条子,去财务室拿钱。”

   这么简单?

   李学工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

   苇海里的鱼有的是,可除了县物资局的人每年过来收一点儿,也就是村里人时不时地捞几条自家吃。

   他从来没想过,还能借着大哥的关系,把鱼卖到钢厂换钱。

   这小子……

   李学工看向了李天明,感觉侄子的脑袋就是好使。

   “大伯,厂里这咸菜腌得就是好。”

   啥?

   咸菜?

   我在担心鱼,你说什么咸菜啊!

   李学军笑道:“我们厂一食堂的何师傅,以前可是鲁菜馆子的大师傅。”

   呃?

   何……何师傅?

   这是海城,又不是京城,难道不是重生,是穿剧?

   “大伯,您说的那位何师傅,不会是叫何雨柱吧?”

   “什么乱七八糟的,何师傅叫何长贵,你说的何雨柱是谁?”

   还好,还好!

   “没谁,就是……”

   李天明正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呢,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。

   “学军!”

   看到来人,李学军也顾不上问那个何雨柱的事了,连忙起身。

   “孙处长,您来啦!”

   孙福满笑得眉眼弯弯的,看向了李天明几人。

   “学军,这几位就是给咱厂里送鱼的老乡?”

   “孙处长,就是他们,和我都是一个村的。”

   李学军没说几人的关系,这年头无论做什么,小心无大错。

   要是把关系挑明了,少不了就得有人说他以权谋私。

   “好,好啊!感谢乡亲们对我们厂的支持!”

   孙福满说着就要和李学工握手,三个人里面,李学工的年纪最大,很自然被他当成了带头的。

   “这……”

   听李学军管对方叫“处长”,李学工就算是再没见识,也该知道对方是大官了。

   看那一身穿着,四个口袋的干部服,还别着支钢笔,蓝布制服裤,大皮鞋擦得锃亮。

   眼见对方的手都伸过来了,李学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
   “天明……”

   李天明连忙上前,握住了孙福满的手。

   “孙处长,都是应该做的,您看……是不是先看看鱼,一百多里,连夜拉过的,就怕闷死了,影响咱工人老大哥吃。”

   孙福满打量着李天明,颇感意外,看着也就二十啷当岁,这话说得有水平啊!

   懂得放低姿态,还把辛苦点了出来。

   “不急,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