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大明国师,教朱棣治国,朱元璋来听墙根

第26章 杂交水稻

  “想问题千万不要片面,否则很容易给人钻空子。?狐¨恋.文*学¨ `已\发*布.最,新/章\节?” 陈平神色平静,在朱棣眼中,虽然对方没有比他大多少,但陈平实在像个循循善诱的老者般教导他。 “这个方法要施行,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办法。” 朱棣下意识追问:“是什么?” 陈平缓声说:“由各县主簿统计县内人口,甄别无田者。官府带领开垦荒田,随后记工分,按照工分分田,当场订立田契文书,田契文书和户籍绑定,十年内禁止买卖。也不用免税,按照摊丁入亩正常收税就行!” “这里面还有一些弯弯绕绕,比如政策下发到地方之后,官府趁机捞钱,增收垦荒费用等等。” “不过这些小事,只要告知户部和吏部,那帮人总会想到办法查漏补缺。” “只需找人监督实施便可。” 这番话听得朱棣神色一动,而隔壁的朱元璋父子更是对视一眼,朱标更是从父亲眼中看出了隐藏不掉的欣赏。 按照陈平的策略,既能防止有富商借百姓之名占据荒地,还能保证垦荒出来的田地不会当场贱卖。 又能提高官府信誉,稳定民心。 朱标暗暗称奇,这个陈平果然每次都能给他们一个震撼。 “此人可重用。” 短短一会儿,马皇后已经下了定论,显然是十分看好陈平。 外面三人的震惊,丝毫没有影响陈平的发挥,面对朱棣,他还是倾囊相授。 “除了那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,老百姓只会感念自己手里有田,又怎么会在乎所谓的免税?” “而那些大户在摊丁入亩之后巴不得少些田地缴纳赋税,又怎么还会惦记那些新开垦的荒田?” 朱棣愣了两秒,旋即回过神来,狠狠击掌:“妙啊先生!这样一来,可不就解决问题了吗!” “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?” 朱棣狠砸了一把自己的脑袋。+j-i/n·c?h_e.n^g*h,b·g\c′.\c*o^m! 陈平自恋地开口,说出那句经典的广告词:“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。” 这句话没人听得懂,但没有人怀疑,朱元璋指挥着朱标:“先抄下来,一字不落,改日再去查。” 马皇后也一脸欣喜。 不为别的,就为了他儿子竟然找了个如此有才能之人做先生。 更是高兴,这样的人能够生在大明,为他们所用! “此人之才,用‘惊世’二字绝不为过!”马皇后感慨万千。 朱元璋其实也是打心底里同意这话。 陈平的才能的确一次又一次冲刷着他的想法,并且用真凭实据赢得了他的赞叹! “只可惜……”想到这,朱元璋不免婉叹两句,“只可惜这陈平说过非死不在咱家手底下当官!” “这脾气当真让人无奈……” 起初这句话,朱元璋嗤之以鼻,觉得是酸儒文生的癔症。 可今时今日,真正看到了对方的价值,朱元璋才深觉,这是诛心之语! 他正感慨之时,忽然又听得里面传来陈平的清朗的声音。 “其实百姓困苦的最主要原因,是因为生产力低下,土地产量不足。” “如果有杂交水稻和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,即使不开垦农田,如今的耕地一样能够养活大明百姓,甚至再多几倍也不在话下!” “可惜啊可惜!” 闻言,身侧的朱棣满脸问号,惊讶地问:“什么是杂交水稻?红薯土豆玉米又是什么?怎么我从来没听说过!” 朱棣一时间不由得觉得,自己的这位先生当真是神秘,怎么总是知道这么多,他听都没听过的事! 陈平想了想,他要怎么解释杂交水稻这种问题。+l!u′o·q!i-u/y!d!.*c^o+m+ “所谓的杂交水稻,其实是通过一种技术,培育出能够提高产量的水稻!” “如今大明的水稻最好的也不过是从占城来的占城稻,与晚稻共同种植,一年能达到两熟,年产约在600斤,也就是你们说的六石。” “而如果培育了这种杂交水稻,则亩产可以马上提升到单季一千一百多斤,也就是十二石!” “足足翻了一倍!” 陈平一想到后世那令人惊叹的培育技术,还有那位杂交水稻之父,心中就升起一股崇敬之情。 而朱棣听到这么夸张的数字,整个人都惊了:“这…这么厉害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