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文官武将
天刚蒙蒙亮,翻起的鱼肚白带来些许微光。.8*6-k.a,n~s-h*u*.′c\o.m¨ 奉天殿上。 因着光色不够,小太监们还各拎着一个灯笼烛火照明。 胡惟庸等人身着大红色官服,挨个在奉天殿外落位站立。 人到齐了,朱元璋缓步而来,耳边是铺天盖地的叩拜声。 “平身吧。”朱元璋挥了挥袖子。 “昨日军报,北元的新可汗脱古思帖木儿,已经向长生天祷告,今日正式继位。” “如此仓促行事,不知道这里面又有什么猫腻。” “陛下,这有何难。”人群中,豹头环眼的徐达站了出来,道:“北元如今正逢交替,肯定动荡。末将愿领兵十万,此刻杀过去,趁他病,要他命,立时三刻便能大胜!” 徐达是跟着朱元璋一路过来的,他的直脾气,朱元璋都懂,这话也就是徐达说出来,他才不会训斥。 毕竟打仗哪里是一句话就能定的事。 当着朝臣,朱元璋不置可否,给徐达留够了面子。 “胡相怎么看?”朱元璋转而问。 与徐达对立面,一绣着飞禽的文官缓缓抬头,此人面容清秀,气度不凡,正是大明丞相——胡惟庸。 “陛下,以臣之见,打仗终究劳民伤财,若不到万不得已,终究不是上上之策。?x,w!q¢x^s,.!c,o`m\” 胡惟庸细数朝中恶事,又提到了前些日子的四湖水患,其他文官纷纷点头。 “陛下,胡相所言不虚,如今的确分身乏术啊。” 胡惟庸有理有据:“既然正逢交替,还不如趁此机会,同新可汗交好,休养生息,若是能够招揽新可汗,让他们年年朝贡,这也是美事一桩。” “胡说!”徐达愤懑地开口:“这北元那些鞑子,蛮夷之人,想让他们朝贡,岂不是与虎谋皮?胡相也不怕哪天,就被老虎一口吞了!” “如果和谈真的有用,那这么多年,咱们还打个屁的仗?我们这些武官,趁早回家得了!” 其他武官如是说。 胡惟庸自诩计谋,怎么肯落这口舌之快,讥笑道:“诸位将军想回家,直说便是,难道朝廷还缺你一人吗?” 若是徐达倒也罢了,胡惟庸少不得卖他几个面子,在皇帝面前退让一二,可区一叫不上名号的武将而已,胡惟庸若不说话,以后还有谁会信服? “你!”武将一事语塞:“我走不走那也是陛下的事,难道你还能仗着自己是丞相,直接代劳不成?” 胡惟庸冷笑连连:“若是有才之人,自然应该留在这,若是尸位素餐,空有其名之人,那便是离开又如何?” 这么一来二去,文官武将,竟然分别以胡惟庸和徐达为首,纷纷吵了起来。!x^d+d/s_h.u¨.`c+o~m, 大殿之上,吵的朱元璋头疼不已。 “行了!都住嘴!” 他极其不耐烦地呵斥了一声。 几人这才噤声。 “诸位大人都是为了朝廷社稷,有话好好说便是,何必动怒呢。”朱标和和气气地说。 朱元璋摇了摇头:“没想到我偌大的朝廷,满朝文武,竟然都不如一阶下囚而已!” 阶下囚? 所有人脸上浮上一层惑色。 唯有知道内情的朱标,知道父皇说的谁。 朱元璋不由得深深感慨。 这些人身居高位,可论才干,论能力,竟然都不如陈平!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! “陛下心中若是已经有了计较,还请直言。若是要和,微臣必不多言,若是要打,微臣这把老骨头,也愿意再为陛下披肝沥胆一把!” 徐达快人快语。 朱元璋淡声说:“这仗打还是要打的。” 徐达的神色立刻得意起来,可接下来,就听朱元璋又道: “不过却不是现在。” “正如胡相所言,如今国事繁杂,既没有精力收拾北元,也确实国库空虚。” 此话一落,胡惟庸当即向徐达投去得意之色。 两人的暗中较劲,朱元璋不是没有察觉,只是他也不好明着偏袒谁,只好当作看不见。 文官武将互相看不顺眼,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 朱元璋深叹一口气。 “事缓则圆,今日不打,不代表明日不动。” “往后,别说是北元还是高丽,更遑论安南,这些迟早都要纳入大明版图之内。”